跳跳糖:你只知道它好玩,你知道它為什么會跳嗎?
80、90后小時候還沒有這么現在這么多的零食,在我們的記憶中,那時候的零食就是冬瓜湯,袋袋冰,還有一款十分好玩的跳跳糖,說起這個跳跳糖,這是屬于90后“老年人”的美好記憶,小編小時候經常吃這個,但是現在長大之后就在也沒有在樓下商鋪,便利或者超市看過它的身影了。
小編小時候就是這一款跳跳糖的忠實粉絲,不管是有沒有零花錢都是要去小賣部貢獻自己僅有的錢買跳跳糖,享受一把它在嘴里跳躍起舞的快感,那樣的感覺現在還是能回憶起來,有一次口腔潰瘍了還是放不下對它的執念,結果炸的生疼,之后很久都沒有再吃,相信不僅僅是我有這樣的經歷吧!
那么為何跳跳糖會在嘴里“爆炸”呢?
根據關于跳跳糖的美國專利,跳跳糖制作方法其實不會太過困難,主要透過控制溫度與壓力,便能將氣體二氧化碳與固體糖結合。在將糖、香料、色素等原料混合均勻后,溶解在極少量也就是低于4%的水中,接著放置在密閉容器中將其加熱到150度C,同時將密閉容器抽成部分真空,這時候原本加入的水也會蒸發,水含量也會更少些。
接著重頭戲來了!將約41倍大氣壓力的高壓二氧化碳打入其中,維持大約6分鐘之后便進行冷卻,如此細微的高壓二氧化碳氣泡便會包覆、融入在糖中。最后解開高壓,糖塊會自然崩碎,廠商會再將這些糖塊處理成更適合食用的尺寸大小。
跳跳糖是在糖里邊加入了壓縮的二氧化碳(也許加別的對人不好),由于外邊的糖化掉了,二氧化碳沖出,才會“跳”的。因為跳跳糖在熱處不跳,而在水里會跳,并且把糖壓碎會聽到同樣的噼啪聲,在燈下會看到糖中的氣泡。
有人曾經做過實驗,他們把跳跳糖放入水中,觀察到在它的表面有連續不斷的氣泡冒出,正是這些氣泡使人有“跳”的感覺,當然,這也許只是一個方面的原因。接下來,又做了另一個實驗:將少許不加色素的跳跳糖放入澄清石灰水中,過一會兒,發現澄清石灰水變渾濁,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。綜合上述現象,可以推斷:跳跳糖里存在二氧化碳,當它遇水時,外面的糖溶解,里面的二氧化碳冒出,就產生“跳”的感覺。